钱玄同

鲁迅与陈师曾交往的后半程

鲁迅与陈师曾之间的交往,一直被学界当成文人友谊的佳话传颂。他们俩早年就是同学,后来一起留学日本。回国后,又同在北京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在北京共事这段时间里,两人来往十分密切。陈师曾去世后,鲁迅持续购藏陈师曾作品相关出版物。然而,令人困惑的 是,从《鲁 迅日记》

交往 鲁迅 钱玄同 陈师曾 陈师曾交往 2025-11-18 15:49  2

觉醒年代第十二章

雪花飘飘,寒风瑟瑟。长辛店铁路工人棚户区,几十间低矮的土墙茅屋横七竖八地挤在一起,家家门口都堆放着柴火、稻草。几口酸菜缸倒扣在一旁。寒风发出呜呜的哀号,远处不时传来鞭炮沉闷的钝响,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天是大年三十。

陈独秀 钱玄同 林纾 高君曼 葛树贵 2025-09-25 16:30  4

钱玄同谈线装书

“五四运动”的狂潮中,钱玄同无疑是一位“猛张飞”式的人物。他明确的主张废除汉字、汉语,改用世界语;还曾说过古籍古书不可读,四十岁以上的人可杀等耸人听闻的激烈言辞。还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他曾说过线装书尽可丢在茅厕里,这一说法国民党大佬吴稚晖也曾经提过,二位究竟谁

古籍 钱玄同 茅厕 线装书 吴稚晖 2025-09-21 22:21  4

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都是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的民族精英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以及后来的傅斯年,李济,李四光等人都是留学西方社会的民族精英人物他们与现在提及的所谓“殖民思想”应该有一定联系,如果按照一般的认知他们应该是接受第一批殖民思想的人。但是他们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

李大钊 陈独秀 蔡元培 钱玄同 胡适 2025-09-17 07:00  6

《新青年》最初的六大编辑(罗泰琪)

《新青年》创办于上海,最初名称为《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原为陈独秀担任主撰的一人刊物,后来迁到北京改为“同人刊物”,钱理群在《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915—1927)》里说,这“标志着《新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的正式形成”。《新青年》最初确定的六位编

钱玄同 刘半农 新青年 罗泰 沈尹默 2025-09-12 17:21  9